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朱伟业:“垃圾堆”里当“导游”

发布日期: 2020-08-31      来源 : 《环境》杂志、广东生态环境
浏览次数 : 1823
更新时间 : 2020-08-31


       他原本学习金融专业,却经过自学成为了环保工程师。

       他原本从事管理工作,却通过考试拿到了专业导游证。
       因而,谈技术原理,谈运营操作,他可以头头是道;讲环境教育,讲公益科普,他也能娓娓道来。
       他就是朱伟业,瀚蓝绿电固废处理(佛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绿电”)社会责任部负责人。
       如今,作为企业届开展环境科普教育的一面旗帜,瀚蓝绿电已是名声在外;而朱伟业作为这面旗帜上的一点星辉,也是熠熠生光。

       比学赶超,个人追求与集体追求不谋而合

       很多没有亲身去过垃圾处理厂的人,往往都会有一种偏见和担忧——这种地方注定是肮脏、混乱、危险、有损健康的。但真正去过瀚蓝绿电的人就会发现,这里环境清爽、建筑现代、宛如景区,丝毫没有令人感觉不适的污迹或气味。
       朱伟业说:“这正体现出瀚蓝绿电的自我定位和多年来的努力方向——不仅仅是开展一个环保项目,更要成为一个旅游项目。从单一的固废处理项目发展到系统化的产业园。”
       为了贯彻这一宗旨,更好地向普通受众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增进环保理念,早在2007年,南海绿电(瀚蓝绿电前身)就组建了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南海绿电环保义工总队。
       当时义工总队的成员主要是公司员工、学生志愿者、企业人员和周边居民。后来其他方面的会员陆续减少,内部员工力量不断增强,现在基本都是南海绿电的内部员工。
       “在2007年,一年有200多人到南海绿电参观,而今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万多人。随着接待人数的不断上升,公司也将负责接待的同事从完全兼职转到兼职和专职相结合,这些人既包括职能部门的同事,也包括生产部门的同事,现在固定有60多人,接待能力是足够的。每次讲解时,大家也都会发挥所长,尽可能把一些专业知识更生动、更直观地介绍给大家。”
       作为这支志愿团队的带头人,朱伟业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金牌讲解员。我原以为他是学习相关专业,至少也有类似的基础,可实际上他却实实在在的属于“半路出家”。
       朱伟业就读于武汉工业学院,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广州找工作,应聘到一家企业做了一年销售工作。2009年,适逢南海绿电二厂筹备建立,朱伟业便投去简历,顺利被录取后,成为了综合部的一名后勤管理员。
       “在当时,义工队都是归口到我们综合部,所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综合部的员工都直接成为义工队的成员。所以我一去综合部就加入了义工队,也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义工队成员之一。”
       2012年,朱伟业从后勤岗转到行政岗,此时他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随着对公司情况了解的深入,他越来越感觉自己在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成才”。
       “因为知识储备不够,最初带团讲解还是有点心虚的,所以遇到重要的接待任务,我就会请一位有经验的工程师跟随,以备不时之需。但毕竟人家也有专职工作,总被占用时间也说不过去,所以我想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要自己懂业务、懂原理,才能更加胜任工作。”
       为此,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积累实操经验、掌握运行原理,朱伟业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跟随运行岗和检修岗的同事去到生产一线,跟班学习;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从基础到运用的多阶段教材。他不断思考、琢磨,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终于一举考下了环保工程师中级职称,成为了文科生依靠自身努力赶超理科生的一个成功范例。
       也是在2012年,南海绿电成功申请下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的资格。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打造园区科普活动,公司安排朱伟业等员工由兼职接待员直接转为专职,好让他们能更加心无旁骛地钻研业务,提高水平。
       这样的转变又激发了朱伟业的上进心,他想,自己现在已经具备了环保专业方面的知识,应对一些专家等业内人士的提问是没有问题了,但如何能够更加深入浅出、饶有趣味地将讲解内容传达给观众,让他们通过这一趟参观能更有收获,更有感触呢?
       于是,他买了很多导游的专业书籍细心研读,将一些生动活泼、轻松诙谐的表达技巧融入到相对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讲解中。在得到观众认可的同时,朱伟业考取了导游资格证书,取得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教育讲解员的资格,还成为佛山市南海区十大金牌导赏师。现在他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也指导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导赏员。
       创新求变,个人气质与公司气质相得益彰
       不故步自封,不轻易满足,这不但是朱伟业呈现出的状态,也是瀚蓝绿电展现的风格。对于环境科普、公众宣传这一块的工作,他们始终在求新求变,探索新路。
       2016年,为了更生动直观地宣传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瀚蓝绿电自主创作、自主编导、自主表演了一部舞台剧《拯救地球·环保总动员》。这部舞台剧由真人和木偶共同演出,主要受众是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朱伟业是其中的导演和编剧之一。

 

 

       “剧中一共有9个人物,都是由我们公司自己的员工出演。因为大家都是兼职表演,有时候演出难免会与工作产生冲突,所以每个角色我们都培养3个演员,确保每次演出时,每个角色都能有合适的演员参加。”

       后来瀚蓝绿电还创新性地同学校合作,在学校里培养出一批学生演员。比如在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形成了演员梯队,大家一起排练、一起演出,既培养了环保意识,又丰富了业余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寓教于乐的作用。
       2019年12月12日,《拯救地球·环保总动员》获得了由广东省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书》,得到了官方“认证”,真正成为了一部“有身份”的作品。
       一场舞台剧所能影响到的受众毕竟数量有限,那如何带动更多的普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呢?瀚蓝绿电再次创新宣传模式,把握时代潮流,使朱伟业等讲解员有了一个新身份——在线主播。
       2020年5月,瀚蓝绿电开创性地同佛山南海共青团合作,举办了一期“探店”直播。朱伟业以科普讲解主播的身份,通过镜头带领受众们详细参观了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
       “这次直播总时长30分钟,当时我就顺着通常的参观线路,把我们日常处理生活垃圾的场面通过镜头在线展示给直播观众。虽然在我们内部人士看来,这些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对于画面前的观众来说,却觉得十分新奇有趣,很多观众都发来弹幕,和我们现场互动交流。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下发了问卷,内容都和此次的讲解内容有关,及时完成答题同时还能保证一定正确率的观众,还能收到我们通过抽奖送出的小礼品。”
       朱伟业说,此次直播的成功完成,也让他们很受鼓舞,感觉一直以来求新求变的目标的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事实证明,宣教的形式必须跟上新形势,多样化、趣味化才是王道。所以直播结束后,我们就和佛山共青团约定,今年在抖音平台上,继续推出2~3期直播,主要的内容方向就是垃圾分类、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厨余处理等。只有让大家充分了解垃圾减量化的意义,才能在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才愿意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共同努力。”
       笃行务实,个人愿景与公司愿景和谐统一
       除了让更多的公众走进来,瀚蓝绿电也一直探索让自己走出去,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更大程度发光发热。
       “农村环境质量改善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方向,乡村振兴战略,除了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也要促进当地环境改善。因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目前城市里的环境改善普遍比较明显,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农村的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朱伟业说,一个孩子的讲述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个孩子说,在他的家乡,他家房子对面就是一个垃圾站,那里经常堆满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就算是进行处理,有时候就是点上一把火烧了,烧不完的残渣就直接丢进旁边的河里。很多人仍然缺乏必要的环保理念,对危害环境的后果缺少应有认识。我们就想,成年人的意识比较根深蒂固,但儿童更容易通过教育受到影响,所以就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到孩子身上,希望通过他们带动大人,从而帮助整个农村家庭提升环境水平。
       为此,瀚蓝绿电根据农村情况变化不断探索改变策略,最初他们不定期安排志愿者去村里给大家讲课,作宣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感觉只是空讲理论较为枯燥,而且仍然有一些距离感。
       为了拉近距离,让农村孩子也能对环境设施有一个直观认识,瀚蓝绿电安排了大巴车,专门去到乡村,把孩子们接出来,到公司进行参观,让这些孩子也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这种接孩子来进行实地参观的方式确实挺好,但是我们也在不断总结,感觉之前的方式缺乏一些连贯性,不太好跟踪教育效果。所以在2018年,针对佛山市对口帮扶的云浮市,我们设立了一个驻点,就在郁南,专门进行精准帮扶。在今年我们又在云浮罗定设立了一个点,制定了3年帮扶计划,不但注重实际行动,也注重后续效果,希望通过长期追踪,不断改进方式,真正探索出对农村更加行之有效的环境教育方式。”

 

 

       除了关注农村,瀚蓝绿电还同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号召,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产学研基地,2016 年,瀚蓝分别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彼此在教育培训、工业旅游、孵化器三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在产学研基地建设、环保人才职业培训、行业人才标准制定、学生创新创业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发展。

       为了能更加有的放矢,朱伟业作为专家之一直接参与了高校专业教材的编写,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够充分了解如何将所学知识更好为将来工作服务,缩短从校园到企业之间的距离,减少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不适。
       “过去我们只是在公司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我们致力于同高校合作,设立‘瀚蓝环境学院’,希望能一条龙、立体化地培养学生,既能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也利于选拔人才,提高公司的业务水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很多人总是认为囿于年龄、性别、专业、行业而无法施展,继而观望、等待、消沉、放弃,其实当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大胆地打破保护带,可能就会发现豁然开朗,别有洞天。